金秋时节,硕果盈枝。11 月 5 日,“数智通赋能经典・石韵创新实践” 青田石雕新品发布盛典在浙江展览馆隆重举行。作为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实践,此次盛典不仅标志着数智通平台从 “单一产业赋能” 向 “多产业协同共建” 的战略升级,更以 “文化赋能产业、数字活化传承” 为主线,为青田石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强劲数字动能,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“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 的实践路径,为浙江历史经典产业集群化、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样本。

锚定国家战略:政企协同共筑非遗数字化新生态
本次发布盛典深度契合党的二十大 “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,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” 的部署要求,严格落实《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》,汇聚政府、行业、企业多方合力,构建起 “数字赋能非遗” 的协同发展格局。
浙江省经信厅、浙江文交所、青田县委县政府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,浙江文交所董事长、总经理林文火,浙江省经信厅消费品与历史经典产业处一级调研员刘伟龙,浙江省经信厅消费品与历史经典产业处副处长张余宽,青田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周雄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徐伟军等领导嘉宾出席盛典,共同见证这一非遗传承与数字经济融合的重要时刻。

林文火在致辞中表示,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、赓续历史文脉、融入新质发展,发挥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优势,全力投入历史经典产业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工作,以“赋能产业发展、助力消费提升”为导向,充分发挥文化数字资产交易试点先行优势,积极探索推进数智赋能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周雄系统介绍了青田县在石雕产业保护、传承与发展中的实践成果,展现了地方政府推动非遗活化、助力文化传承的坚定决心;徐伟军则从匠人视角梳理青田石雕的工艺脉络与创新探索,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传统技艺的匠心温度与文化魅力。

聚焦创新实践:数字技术激活千年石雕新活力
作为本次盛典的核心亮点,数智通平台与青田石雕的深度融合,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,而是通过 “文化 + 科技”“文化 + 旅游”“文化 + 民生” 的多维赋能,让千年非遗焕发全新生机,其中 “数智通商学院落户青田” 更是传承与创新的关键落子。
(一)承续龙泉经验,打造 “石雕传匠心,研学兴产业” 育人体系
借鉴龙泉 “剑瓷传匠心,研学助文旅” 的成功实践,数智通商学院将正式落户青田县,以 “石雕传匠心,研学兴产业” 为核心定位,构建 “文化认知 + 技艺传承 + 产业运营” 三位一体的培育体系:
• 课程设计锚定 “非遗根脉”:邀请国家级青田石雕大师担任导师,开设 “青田石矿文化溯源”“多层次镂雕核心技法”“石雕作品审美与创作” 等特色课程,配套 “大师带徒” 实践环节,让学员深度参与原石甄选、设计构思、雕刻创作全流程,真正掌握非遗技艺精髓; • 研学路径联动 “产业生态”:串联青田石矿遗址、石雕大师工作室、石雕博物馆等,设计 “一日匠人体验”“三日研学集训”“七日产业深度游” 等个性化线路,让学员在 “学技艺” 的同时,了解石雕产业数字化运营模式,培养 “懂传统、通数字、会经营” 的复合型人才; • 成果转化对接 “市场需求”:为行业协会的作品提供数字版权登记服务,优先接入数智通文创商城、数字商城进行推广销售,同时搭建 “学员 – 大师 – 企业” 对接桥梁,助力学员创业就业,形成 “培育 – 实践 – 就业” 的良性闭环。
(二)战略落地与新品发布双轮驱动
战略发布环节,邱凌浩先生深度解读数智通平台发展规划,阐释了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逻辑 —— 通过构建 “确真、确权、交易、流通、变现、传播” 全链路服务体系,破解非遗产业传承瓶颈;吴祖熙先生正式发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伟军亲创的《出水福龙》《生生不息》《景星麟凤》《金山银山》四件青田石雕新品,作品延续 “奔放大气、细腻精巧、形神兼备” 的风格,将千年镂雕技艺与当代审美完美融合,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,成为 “传统技艺 + 现代审美” 的典范。

盛典现场,浙江文交所与青田县石雕产业保护与发展中心、圣易汇(青田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“平台 + 政府 + 企业 + 商学院” 的协同发展格局正式成型,标志着青田石雕数字化项目全面启动,非遗文化与数字经济的融合迈入新阶段。


此外,数智通平台联合龙泉青瓷发行方对优秀渠道商、代理商进行表彰,进一步凝聚行业合力,推动历史经典产业数字化流通。


擘画未来蓝图:为历史经典产业集群发展探新路
青田石雕源远流长,发端于 5000 年前的 “崧泽文化”,开创中国石雕 “多层次镂雕” 技艺先河,2006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。此次数智通与青田石雕的携手,不仅为这千年工艺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更为浙江历史经典产业集群化发展探索了新路径,而商学院的落地,将为这一路径提供 “人才基石”。


(一)商学院发展目标:三年培育 “万人生力军”
数智通商学院为青田石雕产业制定了清晰的人才培育目标:2026 年计划输送 1 万人次赴青田研学,助力产业发展、助力文旅事业,重点培育 500 名掌握基础雕刻技艺的 “非遗爱好者”、100 名具备数字运营能力的 “产业从业者”;2027 年实现 2 万人次研学规模,培育 100 名能独立创作的 “新锐匠人”、50 名懂产业整合的 “领军人才”,为青田石雕产业注入持续活力。
(二)平台全方位支持:让非遗 “活传承、快发展”
据了解,数智通平台将持续优化文化数字资产交易服务,为青田石雕提供 “数字版权证书”“文旅融合推广”“人才培育体系” 等全方位支持:一方面,为每件石雕作品生成专属数字身份,实现全链路溯源,保障收藏与交易安全;另一方面,整合文旅资源,设计 “青田石雕文化之旅”,推动 “非遗 + 旅游” 深度融合,让更多人感受石雕文化魅力;同时,依托商学院培育的人才资源,为石雕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、市场拓展方案,助力产业从 “传统工坊” 向 “现代化产业” 升级。
展望未来,数智通平台将进一步拓展与传统工艺产业合作的广度与深度,以商学院为 “人才基地”,以数字技术为 “赋能工具”,助力更多非遗项目突破传承瓶颈、实现产业化升级。这场跨越千年的 “石与数” 对话,不仅是浙江对于 “文化强省” 战略的生动实践,更将为全国非遗数字化传承提供 “浙江智慧”,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 “浙江力量”。

天台白鹤:民兵坚守清明卡点,筑牢安全与文明防线